两会期间出口数据亮丽 中国经济反弹了吗?

中国两会正在举行,3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出口数字好消息,但是否真意味着中国经济正走出困境了呢?

中国海关总署称,1月和2月出口合计增长7.1%,贸易顺差达到1,250亿美元。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周三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介绍,“今年1—2月份我国进出口有望延续去年10月份以来的增长趋势,总体来看这个趋势在向上走”。

一直被外界视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这些官方数据背后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回暖或改观下滑困境? 综合外媒访问各专家的看法,恐怕还是不能太乐观。

自由亚洲电台报道,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中国经济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表示,“除非贸易表现尤其强劲或衰弱,否则中国的经济成长取决于国内因素。中国今年前两个月的贸易表现,没有明显到能对经济产生多大影响。”

路透社的报道指出,中国去年的出口增长是负6.8%。 而在今年,除了中国出现出口增长的状况,韩国丶德国及台湾也有相同趋势。台丶韩两地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需求扩大,中国出口增长则可归功于机电产品贸易。当中,中国许多制造商透过削减价格,赢得大量订单。

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表示,1丶2月在中国主要是元旦和春节,经济活动本来就比较少,再加上去年初中国刚解除动态清零政策,因此出口基数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今年出口大幅增长“是一大亮点,但没有很大说明性”。他认为:“现在中国亟需这种’经济恢复向好’的数据,所以这数据就放大了一点。”

中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今年的经济成长目标设定在和去年接近的5%左右。 但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在遭遇房地产危机后,不仅消费者信心萎靡,也导致企业不愿意投资和招聘,而消费和民营投资疲软更导致通货紧缩,形成恶性循环。

专家普遍认为,虽然出乎意料的出口增长可能会让人对这一宏伟目标感到乐观,但在经历了几年的低增长和房地产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必须令其保持包括出口在内的持续增长,才能赢得人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