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举行 壮大经济的法令和口号陆续出炉

为了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在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丶全面深化改革,今年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一段时间以来,两会(政协丶人大)的委员与代表们多次建议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此前中国司法部部长贺荣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
法令不断出台 希望振兴民营经济
被称为「新卅一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在去年七月发布,随後的半年中,发改委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多个部委发布了涉及数十项针对性配套措施,尤其是在去年底,金融部门也专门发布了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
全国人大委员长赵乐际指出今年工作目标,提及要完善相关法律,比如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丶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修改矿产资源法丶企业破产法丶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事实上,中国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难获公平待遇丶遭拖欠帐款等情事层出不穷。尽管去年七月大陆国务院发布关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但未有专法规范,因此许多民企认为权益仍难以受到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丶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此前认为,作为最普遍的企业形态和市场经济主体民营企业,至今没有一部促进和保障的法律,加速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具有现实必要性。
「新质生产力」口号响 效果未知
另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盼中国经济藉此摆脱当前疲态。但经济专家指出,这句口号缺乏实质内容,不过中国通常都是先喊口号给出大致方向,然後再逐渐填充。
德国之声报导,「生产力」这个词汇源自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内容包括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丶劳动力丶生产材料和技术知识。
习近平的倡议称,不同於只包含劳动力和资本的传统生产材料,新质生产力更立足於技术创新;官媒中国日报并称,中国政治领导层多次强调,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资产管理公司德联丰投资公司(Union Investment)中国业务首席经济师鲍尔(Volkmar Baur)称,就目前而言,这句口号还缺乏实质内容。不过,这种做法在中国很常见。
他指出,中国通常都是先喊口号给出大致方向,然而再逐渐填充内容,好比习近平提出「共同富裕」,至今一般对这句口号的具体内涵还是知之甚少;「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推行多年後,轮廓才逐渐清晰。
鲍尔质疑,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发生的很多事情,并不都有利於提高生产效率。
他提到,国家对经济和研发领域的干预越来越多,甚至限制创新,事无巨细对於企业的规定也越来越多,怎麽投资丶投向哪里都要干预,凡此种种只会导致生产力下降。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首席分析师格林贝格(Nils Grünberg)则说,习近平提出的这个新理论,想必使得省级决策者非常头疼。
他说:「地方官员的处境非常糟糕,他们必须弄清楚北京到底想要什麽。」习近平不断发出这类措辞隐晦的讯息,以致地方官员难以掌握北京路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