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冤假错案五大政策

冤假错案不断发生,而每一个冤假错案的发生都是对当事人及其家庭的毁灭性打击,对司法形象与司法权威更是造成严重伤害,当事人的损失再多赔偿也难以弥补,但司法救济的道阻且长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有效减少乃至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才是司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国家不是没有政策,早在2021年5月31日的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级巡视员丶高级法官 李晓就提到,司法机关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他介绍,主要的举措有五个方面:

第一,规范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健全冤假错案的有效防范丶及时纠正机制,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

第二,落实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现在已经普遍实现对全部刑事案件每次讯问过程均进行全程的录音录像。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第三,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建立健全值班律师制度,也就是说要保证每一个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会得到律师的法律帮助。

第四,规范刑事申诉案件立案审查标准,完善审查刑事申诉案件的程序和要求。实事求是丶有错必究丶发现一起纠正一起。2016年至2020年,全国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8310起刑事案件。

关于将来建立长效司法救济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坚持罪刑法定丶疑罪从无丶证据裁判等原则,充分发挥一审程序的基础作用,二审程序的把关作用,不断完善证据审查机制,坚决守住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二是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若这些都能落实,何以担心会有冤假错案?